
如果我们的血液变得黏稠,就像一锅煮久了的粥,那么它就会失去了流动性和输送能力,给我们带来各种健康隐患。
你可能不知道,血液黏稠是一种很常见的现象,它与我们的生活习惯有很大的关系。
如果我们饮食不均衡、缺水、缺乏运动、吸烟饮酒等,都会导致血液中的脂肪、糖分、红细胞等成分增多,从而增加血液黏稠度。
血液粘稠的5个信号
1.晨起头晕
临床观察显示,血液黏稠度高的人,早上起床后会感到脑袋晕晕乎乎的,没有力气,没有睡醒后神清气爽、精力充沛的感觉。
等到晚饭过后,精神状态反而最好,有的人甚至到了半夜都没有困意,这可能就是血液黏稠增高向人体发出的信号。
2.午饭后感觉疲乏
为了消化食物,流经胃肠道的血量会增多,流向大脑的血液便会相应减少。
而血液黏稠度高会使血液循环速度减缓,导致大脑供血更加不足,所以容易出现脑缺氧产生的困倦感。
3.口唇发紫,干活气短
一些血液粘度高的人,多伴有红细胞增多的症状,嘴唇会发绀(呈青紫色),而且稍微做一些体力劳动,就容易出现喘不过气的现象。
医生介绍,这类人一定要留意是否已出现心血管或肺脏的病变。
4.下蹲时胸闷
血液粘度高的人,蹲下干活,回到心脏的血液会骤减,加之血液过于黏稠,血液循环供血不足,氧气与二氧化碳不能及时完成交换,使肺脑等重要脏器缺血,从而导致呼吸困难,憋气时机体缺氧呼吸困难的现象。
5.阵发性视力模糊
有些人平时视力还可以,但常出现短暂性模糊,严重时甚至突然看不清东西。
这种情况常见于65岁以上的老人,这可能是由于血液黏稠度长期偏高,使氧气与营养物质不能及时供给视神经所引起的视网膜暂时性缺氧,医学上称之为阵发性视力模糊。
以上5个如果占了3个,提示大家要查一下血液黏稠度是不是增高了。
注意:高黏稠血症是血液的特征而血栓是一种疾病,两个是不能完全画等号的。
如何预防和改善血液黏稠呢?
1.调整饮食
我们应该少吃油腻、咸、甜的食物,这些食物会增加血液中的脂肪和糖分,使血液变得黏稠。
我们应该多吃新鲜的水果、蔬菜、粗粮等富含纤维和维生素的食物,这些食物可以帮助降低血液中的脂肪和糖分,减少血液黏稠度。
2.多喝水
我们应该每天至少喝八杯水,保持身体水分充足。水可以稀释血液中的溶质,增加血液流动性。
同时,我们也要注意避免喝含糖量高的饮料,如碳酸饮料、果汁等,这些饮料会增加血液中的糖分,使血液变得黏稠。
3.坚持运动
我们应该每天至少进行半小时的有氧运动,如散步、跑步、游泳等。
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,增加心肺功能,降低血压和胆固醇。运动还可以帮助消耗多余的热量,防止肥胖。肥胖是导致血液黏稠的一个重要因素。
4.戒烟戒酒
我们应该尽量戒掉烟草和酒精这两个坏习惯。烟草中的尼古丁和酒精都会刺激血管收缩,增加血液黏稠度。长期吸烟和饮酒还会损害心脏和肝脏等重要器官,影响血液代谢。
来源:新浪新闻
